我们的节气——惊蛰

分类: mobile3656 时间: 2025-09-30 04:42:00 作者: admin 阅读: 6866
我们的节气——惊蛰

一候桃始华

二候仓庚鸣

三候鹰化为鸠

惊 蛰
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,第3个节气。

“惊”指惊醒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;

“蛰”指藏伏,昆虫入冬藏伏中。

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、

万物生机盎然。

学生讲节气

历史渊源

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

节气

惊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。西汉礼学家戴德在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中记载:“正月启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这说明了惊蛰这一节气的含义和由来。到了元代,吴澄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也描述了惊蛰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进一步阐释了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,春雷初动,万物复苏萌发。

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、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、“惊而出走”的真正原因。而“惊蛰始雷”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,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。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反映了自然生物因天气回暖、春雷始鸣而出现的萌发生长的现象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。

最 / 美 / 二 / 十 / 四 / 节 / 气

惊蛰三候

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

节气

1

一候桃始华:指的是惊蛰的第一个五天,南方温暖的地区蛰伏了一冬的桃花开始开花,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。桃花红而鲜艳,如霞似锦,是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花卉之一。

2

二候仓庚鸣:仓庚即黄鹂,惊蛰的第二个五天,黄鹂感知到春天的气息,开始发出婉转悦耳的啼鸣。黄鹂是描述春景的诗词中的常客,被元代诗人杨载称为“春来第一声”。其清脆的鸣叫为春天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。

3

三候鹰化为鸠:这是指惊蛰的第三个五天,鹰隼等猛禽因天气日渐回暖开始繁育后代,而人们很少看到鹰,只感觉毛色相近的鸠鸟数量突然增多,便以为春天的鸠鸟是由老鹰变化出来的。这里的“鸠”一般有两种说法,一说泛指布谷鸟类,另一说指的是斑鸠。实际上,鹰和鸠是两种不同的鸟类,并不会相互转化,这只是古人对春天自然现象的浪漫解读。

最 / 美 / 二 / 十 / 四 / 节 / 气

传统习俗

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

节气

吃梨

惊蛰时节,气候干燥,人们会吃梨来养生,寓意着和害虫分离,希望一年中身体健康,远离疾病。同时,梨有润肺止咳、增强体质的功效。

蒙鼓皮
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,古人想象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这一习俗象征着顺应天时,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。同时,也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萌发。

打小人

惊蛰过后,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,人们会用艾草等物品来驱逐这些动物以及象征晦气、是非的小人,寓意一年的风调雨顺,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、平平安安。

祭白虎

在民间传说中,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。惊蛰这天,人们会祭白虎,以纸绘制的白老虎为拜祭对象,希望通过祭白虎来化解一年的是非和口舌之争,让白虎远离人群,避免是非,祈求平安和顺利。

最 / 美 / 二 / 十 / 四 / 节 / 气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